当前位置: 首页 > 科普咨询
科普咨询

黄大年:心有大我 山一样的巍峨

时间:2019-01-17

一粒中国梦的种子发了芽

  大雪无痕,英雄有迹可循。

  黄大年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”从哪里来?

  一个人的成长成才,有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心路历程。

  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大年,在毕业留念册上,就写下了这样的豪言:“振兴中华,乃我辈之责!”

  “父辈们的祖国情结,伴随着我的成长、成熟和成才,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。这就是祖国高于一切!”从他的一份工作自述中,能够清晰地窥见他高尚的内心世界。

  这是怎样一位纯粹的、有情怀的、赤胆忠心的科学家!

  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,父母都是老一辈知识分子。父亲对黄大年的要求十分严格,常在一些小事中锻炼他的记忆能力和应变能力。“中国的未来绝不能没有文化知识。”记忆中,父亲经常讲到钱学森、李四光……他们“沉稳”“和善”“带回国的行李箱中满满都是书”。

  1966 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爆发,8 岁的黄大年正上小学三年级,他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一个遥远的小山村。

  初中时黄大年离开家,到罗城县的“五七”中学读书。这是一所工农兵学校,虽然教学环境封闭,但学习生活井井有条。黄大年从这里学到了自律、独立,每当他听老师讲课,眼睛里便满是崇拜的“星星”。

  艰苦的生活,磨砺着他幼小的心灵;漂泊的日子,让他在各种环境中倔强成长。高中时,他又跟随父母辗转至广西贵县,考入贵港中学。高中毕业时,当地的地质队要招两名航空物探操作员。由于反应机敏、成绩优秀,17 岁的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。

  作为航空物探操作员,他第一次从飞机上俯瞰广袤土地、秀美山川,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。对祖国河山质朴的爱,深深植入他的心田。

  从此,黄大年的“地质梦”拉开了序幕。

  1977 年 10 月,一个与无数学子命运紧密相连的决定,如同地下滚热的岩浆在神州大地奔涌—高考恢复了,关闭十年的考场重新敞开大门。

  黄大年也和全国 570 万考生一样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。他欣喜若狂地拿起书本,踏上高考征程。时间吃紧,离考试只有 3 个月时间,白天他要翻山越岭采集勘探数据,因此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复习功课,在兴奋、紧张和困顿中,度过了几十个不眠之夜。

  高考前一天,黄大年走了近一天的山路,到达广西容县杨梅公社高中考点,跟随浩浩荡荡的赶考大军进考场。有志者,事竟成。黄大年如愿以偿,以杨梅公社第一名的成绩,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(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)。

  20 岁的黄大年,一脸阳光与稚气。他背着行囊,从广西贵县七里桥村出发,几乎跨越了一个中国,在绿皮车上摇晃了四天三夜,终于到达长春地质学院。

  “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”是当时大学校园最流行的口号。在长春地质学院的地质宫,黄大年真正走进了地球物理学的殿堂,他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学习劲头,几乎天天泡在地质宫二楼的阅览室,厚厚的一本弗拉基米诺夫数学物理方程习题集,做了一遍又一遍。

  

  大学时期的黄大年 图片来源:吉林大学

  “有个性,犟脾气,下了决心的事一定要干好。”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原主任王平是黄大年的大学辅导员。一提到大年,王平脑海中那个壮硕、活泼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。“大年刚入学时底子薄、基础知识欠缺,但他是个聪明又勤奋的人,没多久成绩就名列前茅了。”聪明加刻苦,黄大年连续获得“三好学生”和“标兵表现奖”。

  课堂上认真聆听,图书馆聚精会神,舞台上一展歌喉,足球场挥汗如雨。黄大年不仅学习好,还多才多艺,大家都喜欢这位阳光帅气、聪敏机慧、热情奔放的青年。

  美好的大学时光倏忽而过,转眼来到毕业季。当时流行写毕业留念册,在册子上留下青春的照片和临别的赠言。

  那是一张一寸黑白证件照,24 岁的黄大年,一头浓密黑发,目光坚毅,俊朗的脸庞充满朝气。照片上方,有一句赠言简短有力:“振兴中华,乃我辈之责!”

  一颗中国梦的种子,此时发了芽。

  1982 年,黄大年本科毕业,留校任教。一年后,又考取硕士,硕士毕业后,继续留校任教。他曾获得长春地质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、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。从助教到讲师,风华正茂的他一路优秀,1991 年破格晋升副教授。

  科学的春天里,疾步如飞的黄大年和百废待兴的中国一起追赶着世界。

  本文摘自《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读本(榜样篇)》

主办单位:吉林省物理学会

技术支持:星广传媒 网站访问数:157574

地址: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大南卫校区唐敖庆楼B501室 联系电话:0431-85168457

吉ICP备10001345号-1   

微信服务平台

扫码关注